“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唐院春秋
——记《八千里路云和月》读后感
“翳唐山,灵秀钟;我学院,声誉隆。灌输文化尚交通……”拿到书的第一刻,耳边不由自主的萦绕起了交大的校歌,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此时的我只能充满敬意的翻开这沉重的历史,让交大向我讲述他所有的故事。
1896年,为了满足铁路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应运而生,自此之后,我校便与祖国恒久的牵连在了一起,同呼吸,共命运。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华大地,山海关被帝国主义的铁骑践踏,学校不得不中止办学。五年后,在唐山这片日后交大人最怀念的土地上,唐山路矿学堂开启新的篇章。
唐山之时是我校最辉煌的时期,至今仍被交大学子们津津乐道。无论是“竢实扬华”的至高荣誉,还是“东方康奈尔”的美名,都是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交大前辈们用自己的精勤诚朴为母校争得的。1920年后,唐山路矿学堂易名为后人所熟知的与清北比肩的唐山交通大学,之后无论校名更替了多少次,“唐山交大”仍是人们心中永恒的回忆。
唐山交大因祖国而生就必定与祖国荣辱与共。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报效祖国,我校师生不惧日寇威胁组织了各式各样的军事训练,直至后来战火迫近,校园被强占,对校园依依不舍的师生们才不得不被迫南迁上海,借上海交大校舍暂避,回到唐山后,即使学校被日寇严格看守,校园内依旧坚持上课。1935年冀东22县易帜,唯有交大一家仍升“青天白日满地红”的中国国旗支持祖国,不畏强权。交大人的爱国热情从来没有变过,今时今日依旧如此,每一个交大人必然是一个热爱祖国,甘为祖国抛头颅,撒热血的人!这是所有交大骨子里的精神!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自此,唐院步入让所有人刻骨铭心的流亡之旅。抗日战争加上解放战争让交大饱受流亡之苦,世人只知道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却不知交大的搬迁史与之相比毫不逊色!交大走过了大半个中国,从华北到西南遍布了交大人的足迹,即使这样,交大人从来不会抱怨苦累,他们在流亡中上课,在各种艰难的环境中谋求学校的生存,正是这样才使得学校得以保存,得以延续,交大的搬迁史也是交大的血泪史,流亡过程中我们损失了大批的人才和资料,这对办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让我们在这一时期落后在了其他高校的后面,可是交大人这种顽强的精神却是全国所有高校都无法比拟的!
读着读着,我仿佛坠入了历史的长河,看见一位又一位交大人向我摊开历史画卷。
1949年,历经波折的唐山交大终于回到了唐山故土,重整校园,休养生息以待再次勃发。然而好景不长,休养了不到十年的学校再次迎来了一场巨大的挑战——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学,交大人眼看着自己的建筑系,化学工程系被拉到天津大学,矿冶系被调整到北京钢铁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和中国矿业学院,材料工程系并入北京铁道学院,甚至自己引以为傲的土木系水利组也被调入了清华大学。交大就像一个心力交瘁的母亲将自己含辛茹苦抚养保护到大的孩子们嫁到别人家,这种痛苦只有交大人自己了解,也只能将这苦水往自己的肚子里咽。
60年代,国家再一次下令将几经波折的唐山交大发配西南支持国家建设,纵使再心不甘情不愿,交大人总是心想着祖国,义无反顾的辗转西南,落脚峨眉。只要国家还惦念着交大,只要邓小平爷爷的那一句“这所学校我知道,出过不少人才”交大人便心满意足了。落脚西南的交大又一次奉献出了自己的电子系以支援成立电子科技大学,交大元气俱伤,只凭借着仅有的残缺的几个系一步一步发展,一步一步走来。
今天,交大已经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区的格局,我们依靠自己的实力,再一次崛起,恢复唐山时期之辉煌指日可待!
作为一个交大人,或许在入校之前我对交大一波三折的校史从未有过深刻的了解,而如今,合上书本,这所学校所经历的百年沧桑一一俱现在我的眼前。百年交大,竢实扬华,我为自己是一个交大人而自豪,也发誓必将为交大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